这个是拼图版。但是有几张不弄黑白也很好,和那些需要大图欣赏的放一起。


然后观后感:


《惊爆十三天》

故事的开头很直接,美方在古巴发现苏联部署的导弹,恐慌蔓延,讲述的就是美苏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,双方的争锋、妥协,渐入气氛之后剧情的力道把握十分恰当,整部电影中的好几个时刻,我在屏幕外面,不得不按下暂停来喘一口气。

电影的结构大致是以第一个小时为分界线,前一个小时在我的便签本上,是相对轻松的笔记:苏联代表团的俄罗斯口音,老掉牙的反差笑点——控制得很棒。作为冷战重要表现形式的军备竞赛尚未拉开序幕,该是重头戏的核威慑还未揭开面纱。

但是电影进行到一个小时零十分钟左右,开始了第一个高潮部分。

对古巴的封锁却没有使苏联的舰船退缩。

“如果你是赫鲁晓夫,你会怎么做?”

他沉默了一秒,给出了显而易见的答案:

“会冲破封锁。”

就在海军戒备、会议室、指挥所所有人屏住呼吸,谁也不敢轻易发言,谁也不能担保决策正确,谁都无法预测下一步,心脏脉动得仿佛要跳出胸腔的时候——传来消息:

苏联的舰船停下来了。

在那一刻,屏幕里的人们欢呼雀跃,掌声和笑声,带着粗重的如释重负的喘息。但这却加剧了我的紧张,我握紧了拳头。隔着薄薄的屏幕,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很快,更新的消息告诉他们,苏联有二十艘左右的船调转船头,还有六艘,仍然继续前进。苏联显然故意为之,这使所有人在焦虑之中混乱了。

电影的成功之处毫无疑问有一点是对情绪的把控,演员的演技不必多说,更抓住的是观影者的情绪。到这里,影片大部分描述的仍然是美国国内,白宫内的情绪波动,之后,电影扩展开来,镜头转向人民的波动。美国是幸运的,无论在一战还是二战当中,本土都没有受到战争的过分直接袭击,但“战争”的阴云没有因此削减。

电影的后半部分,所有的精彩都展现了。

国际会议上的精彩谈判,美国出示了在古巴拍摄到的画面,证据确凿,苏联无话可说。在这应该稍稍松一口气的时候,海军发射的“照明弹”却将那一点儿轻松彻底抹去,从指挥部的慌张,害怕苏联误会那是进攻可以看出,没有一方是轻松的。

电影再打动我的,是将镜头放入了家庭里,放入了妻子,孩子。在压力巨大,几天几夜无法回家随时待命的时候,他去找了他那成绩单糟糕的孩子,却没有机会说出口,最后他嗫嚅着嘴唇看孩子跑远,他戴着墨镜,我看不见他的眼睛,但我想,我不敢去看那双眼睛的。他和他的妻子会在冰箱旁边亲吻,哪怕电话下一秒响起,他还是告诉她“你很美”,他的妻子和他一起坐在台阶上,抱紧了他。

最后,让我泪眼朦胧的是一位飞行员。那一场空中的生死之搏,让我热血沸腾,又让我心如死灰。我怎么忍心去写下那样悲伤的文字呢?飞机撕扯为碎片的时候,我的脑中只有一个字。

“不。”

最后,展现了苏联的立场,很少,瞩目的地方,是一个女人。一个领子上别着镰刀大锤徽章的女人,她漂亮的眼睛和睫毛,白皙的脖子,却颤抖着,紧张而恐惧。而对方却吹着口哨,这多少暗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。他还是安慰女人,在这里,谁都是需要安慰的。

故事的最后,随着太阳的升起,有一个启示,他看着窗外,没有说出口。不用讲了,不用讲了,那个启示的名字叫做和平。还记得余秋雨一篇文章,于是我提笔在便签上,写了三遍和平。




最后:我爱Bruce,我爱他。所以截图大多都是他。每个演员都很棒,真的都非常棒,我截图截了实在是太多了,挑选了一些,滤镜统一黑白,微调。影片的处理方式本身就是彩色画面和黑白画面结合,这个很棒,上面没有夸,在这里就狠狠地夸一下,色调的处理让人想起A single man。


我爱Bruce。

我爱他。


他是世界的宝藏。


P:你们大概都能认出来,他就是在ST饰演Pike舰长的演员吧。ST最让我留有执念的角色。


评论(1)

热度(16)

©绝境尚有涯 / Powered by LOFTER